Release date:2018-06-08
高考正在进行时,全国各地考生已经踏上了考场,为自己的人生做第一次重要的选择。同时呢,社会各界也纷纷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予以支持。为了让考生们能够有一个更好的考试环境,已上线“声呐抓拍系统”,对违法鸣笛进行实时判断、同步记录和抓拍,为交通管理执法提供重要依据。
“噪声污染”难取证
“噪声污染”,对于住在靠近主干道的小区居民来说,能体会其中痛楚,早晚高峰期频繁的喇叭声会严重干扰市民生活。对此,很多交通主管部门也会在主要干道设置禁鸣标志,严禁驾驶者频繁按喇叭。无奈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,乱按喇叭此前一直靠的是驾驶员的自觉性,交警执法取证较为困难。
一来,鸣笛与闯红灯等违法行为不同,难以实时取证;
二来,正常人可以准确判断汽车声源的距离为8-10米,但在复杂噪音背景下,判断能力会大为减弱,甚至减半。业内人士称,用耳朵去辨别声源无异于用眼睛去辨别超速,在道路车多的情况下,交警想要做到短促喇叭声一出现就确定车辆所在位置,几乎不可能;
三来,鸣笛的时间很短、无法记录,就算交警明确知道鸣笛者,遇到“死不承认”的车主也没有任何办法。
对于以上三点痼疾,“声呐抓拍系统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可以有效管理机动车乱按喇叭的陋习。
“声呐抓拍系统”
据了解,“声呐抓拍系统”一般由声阵列采集设备、高清摄像机、数据采集仪和声源自动识别系统等组成。与传统的电子眼不同,声呐电子眼可以简单理解为,特制声呐系统与电子抓拍成像的有机结合。
系统通过采集设备采集声音信号以及高清摄像机采集图像信号,传输至声源自动识别系统进行声源定位和图像的自动抓拍识别,之后同步传至交警大数据系统,交警部门接到“声呐电子警察”传回信息后,将在短时间内核查确认,一旦确认属违法鸣笛,将短信通知车主接受处罚。
另外还有较多的一种应用方式是,直接将数据与路边电子显示屏相连,摄像机根据坐标角度定位车辆位置,抓拍到乱鸣笛的车牌并于几秒内显示到路边的显示屏,以作警戒。
“声呐抓拍系统”多地上线应用
目前多数声呐抓拍系统可在3个车道前后50米范围内精准定位、抓拍,大识别范围能超过100米。与某些技术的纸上谈兵不同,如今“声呐抓拍”系统与人脸识别系统一样,在交管部门内也备受青睐,目前在北京、深圳、天津、武汉等地已经上线应用。以北京为例,自今年4月份20套声呐系统上岗后,每天可以“捕获”约200车次违法鸣笛行为。
从技术层面来说,目前声呐识别技术已经非常成熟,应用在安防领域,系统不仅能够采集各个车辆的声音频率(每一辆车都不一样),还能智能化地排除其他噪声(鸟声、雨声、雷声)的干扰,避免与列入整治范围的其他噪音混淆,减少识别错误率。
而从应用层面来说,声呐抓拍系统并不是“一拍定罪”。通常来说,系统会对鸣笛的车辆声源进行精准定位,再通过关联的相机进行抓拍取证,自动识别车牌号码,并生成违法抓拍数据。一条违法数据由四张图片组成,分别是一张车辆全景图片、一张带有声源显示的图片、一张车辆近景照片和一张车牌的电子放大照片。
结语
通过“声呐抓拍”系统,可以完整记录机动车鸣笛声音、次数、时间长度、地点等,之后为警方处罚警告提供可靠数据,使得处罚过程更为准确高效。也能够为广大考生们创造一个更好的考试环境。